红花铺镇永生村: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日,红花铺镇永生村乡村旅游景区通过宝鸡市文旅局综合评定和公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今年以来,永生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紧扣“四美一强”目标,坚持不懈念山水经、打特色牌、走融合路,实现了山水资源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的建设,以点带面,绘就永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下茬抓整治,让环境美起来



围绕垃圾治理,把乡村当作旅游景区来打造。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清四改一统一”,在“扫干净、摆整齐”的同时,就地取材,依山傍水,先后开发了幸福刘家河、岭南长寿街、古今长桥驿三个乡村旅游片区,并落实专人常态化进行保洁维护,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绿、靓、净、美”。围绕污水治理,把污水沟渠当作旅游生态景点来打造。按照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统一实施了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实现了污水规范有序排放。为了提升景区的颜值,因地制宜,对照景区建设标准,把污水沟渠当作生态景点来打造,先后建成了龟龄溪和长桥水街,实现了小桥流水、屋舍俨然,人在画中走,水在村中流的乡村美景。围绕厕所整治,把村庄公厕当作旅游基础设施来打造。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厕所改造,累计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82座,卫生厕所53座,普及率达到100%。在公共地带重要节点,实施高寒山地厕所防冻改造,建成防冻公厕4座,解决了本地公厕冬季上冻的难题,提高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聚焦促增收,让产业美起来



坚持不懈念山水经。以山为媒,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建成康养民宿、休闲垂钓、草甸踏青等旅游元素为主的幸福刘家河,以栈道寻踪、田园采摘、亲子游玩为主的岭南长寿街,达到了游客流连忘返、忘情山水的效果。以水为媒,开发了生态护岸,阳光沙滩,引入嘉陵江源头活水建成荷塘月色,结合污水治理,打造了龟龄溪、长桥水街,实现了旅游年综合收入380余万元,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持之以恒打特色牌。围绕吃有特色,开发长寿凤凰宴、野生菌宴,让农家饭更具健康、营养、品味。让游客下次还想来永生游玩。围绕住有特色,住岭南民居、吃农家饭、喝长寿水,建成精品民宿20余家,满足游客住宿需要。围绕养有特色,体验艾灸养生系列产品,达到怡情山水,养生保健的效果。围绕游有特色,依托蜂蜜科普展馆、村史馆、孙永生烈士陵园,开发青少年研学旅游项目。坚定不移走融合路。围绕提高乡村旅游综合收益,坚持不懈走“生态观光+农耕体验+瓜果采摘”路子,种植黄花菜、五彩油菜,打造“无忧花海”、向阳花海等网红打卡景点,依托集体大棚种植时令蔬果,推出了农事采摘体验活动。坚持不懈走“生态观光+科普研学+中蜂研学”的路子,依托产销研一体中华蜂科普展览馆,推出了面向“小朋友”的中蜂研学活动。坚持不懈走“生态观光+休闲康养+中医理疗”路子,依托长桥驿站民宿,推出了面向“老朋友”的民宿理疗活动,乡村旅游公司市场化运营,百余人嵌入乡村旅游产业,农家餐馆蓬勃发展,从业人均增收3万余元。


建立好机制,让治理美起来



坚持一套好机制。把建立“三联三化一平台”工作机制(三联: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党代表联系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居民;三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常态化落实;一平台:以农民学习会为村级治理服务平台)作为乡村治理的主抓手,每月10日组织群众召开农民学习会,常态化开展宣政策、讲故事、传技术、唱幸福、议新风活动。建好一个村史馆。有效发挥村史馆建立情感连接、唤醒集体记忆的功能,建成占地面积106平方米的村史馆,村史馆做到常态化对外开放,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凝聚向上力量。选树一批好榜样。收集整理本村“中国好人”李小虎、肖凤琴的故事材料,印发《“榜样在身边”故事宣讲册》,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74户,最美庭院12户,好婆婆14人,好媳妇14人。将本村“榜样”吸纳到志愿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榜样”在矛盾纠纷调解的影响力,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梳理一批好格言。把“四治融合”作为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制定了《永生村村规民约》和《永生村村民治家格言》。吸纳老党员、乡贤能人、退役军人、退休教师等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小红花”理论宣讲、农民说事会、“我们的节日”等一批富有特色、暖心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村民深刻理解格言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建持续抓提升,让生活美起来



坚持“六有”建设不动摇,一有妇女儿童之家,让幼儿有托养地方;二有卫生室,提升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水平,保障村民基本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三有便民服务中心,大力推进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让群众“只进一个门”,享受“一站式”服务;四有快递站,为村民提供金融业务代办、电费代缴、信件快递收发等服务,五有班车站,满足村民班车客运需要;六有老年幸福院,举办文艺演出活动,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起到宣传教育引导服务群众作用。


围绕固根基,让党建强起来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一个中心,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两个市场(康养游、研学游),建立农旅融合发展“三种模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精品民宿+休闲农家、旅游团队+候鸟旅居),夺标“四美”红旗村建设(产业美、乡风美、治理美、生活美),建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234”工作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下一步,永生村将围绕前期挖掘的“福寿文化”,进一步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向上争取资金,围绕乡村旅游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持续增收等方面,绘制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