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坎镇:党建引领织密“一网情深”筑牢基层治理硬堡垒

今年以来,为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坪坎镇以党建为“纲”、网格为“目”,建立健全“一网情深”工作品牌,通过“四个做到”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2153名群众在“零距离、零障碍、零缝隙、零等候、零投诉”的服务中,感受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

线上织密“信息网”,打通服务群众“快车道”


“村里的微信群就是我们的‘千里眼’,政策通知、诉求反映一键直达!”坪坎村村民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线上全覆盖”机制的实效。针对全镇575户分散居住的特点,镇党委牵头4个村搭建村民微信群,逐户督促入群,实现“一户不落”的信息网络覆盖。无论是防汛预警、医保缴费等民生事项,还是群众对村务管理的建议,都能通过微信群快速流转,让信息传递从“滞后跑腿”变为“实时直达”。

如今,这个覆盖全镇的“线上网格”,不仅是政策宣传的“广播站”,更成为群众诉求的“直通车”。截至目前,通过微信群收集的12条意见建议中,4条合理化建议已转化为镇党委的工作举措,6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线下筑牢“连心网”,激活下沉服务“动力源”

“张大爷,您的慢性病用药快没了吧?我今天顺路帮您带了过来。”这是下沉干部在网格走访中的日常一幕。将党建力量深度嵌入网格,构建起“镇村干部+民警法官+志愿者”的多元下沉体系——34名机关干部、20名常设干部、17名组干部全部编入17个网格,对脱贫群众、低保户等重点人群实行“一对多”精准服务,让“七必访”成为下沉干部的行动自觉。

在银母寺村,联户党员每周都会走访孤寡老人,帮他们代缴电费、代购生活物资;在孔棺村,微信群开展“云端调解”,成功化解邻里宅基地纠纷。截至目前,下沉力量累计开展走访服务300余次,将党组织的关怀送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让“线下全联系”成为党群连心的“粘合剂”。

机制扎紧“监管网”,确保治理效能“不打烊”

“微信群里从没有不当言论,重要信息从不漏发,这背后是严格的监管机制在护航。”镇党建办负责人介绍道。坪坎镇明确专人负责微信群监管,既保障政策信息及时发布,又对不当言论快速处置,让网络空间清朗有序。

镇党委建立“周联席会”制度,每周对网格收集的问题集中研判,将“四必报”(巡查信息、群众诉求、隐患排查、工作情况)要求落到实处。无论是汛期排查出的地质隐患点,还是群众反映的村组道路维修问题,都能在联席会上明确责任、限期解决,形成“收集—研判—处置—反馈”的闭环链条,让治理效能看得见、摸得着。


服务擦亮“初心网”,践行“四件四制”承诺

“没想到我反映的水管破裂问题,1天就修好了!”这是坪坎镇推行“四件四制”办理法的生动写照。针对群众诉求,镇党委分类施策:即办件“马上就办”,像开具证明等简单事项当场办结;承诺件“限时办结”,明确时限并公示进度;上报件“跟踪督办”,安排专人对接上级部门;退回件“耐心解释”,讲清政策依据争取理解。

这种“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服务承诺,让群众感受到“零等候”的高效。从退役军人社保接续,到低保户住房修缮,再到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四件四制”机制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一个个民生难题的“锁扣”,实现服务群众“零投诉”的口碑。

如今的坪坎镇,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个网格,党员的身影活跃在每个角落。“一网情深”不仅是一个工作品牌,更是镇党委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的生动实践——通过“四个做到”,让党组织体系从“末梢缺位”变为“全面覆盖”,网格管理从“无形松散”变为“有形精准”,社会治理从“粗放被动”变为“精细主动”。在这片土地上,“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新格局正加速形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坪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