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代表任期制落地落实,近年来,凤县立足实践不断探索,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履职尽责基础阵地,扩大党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辐射半径,推动基层党代表工作横向拓宽、纵向延伸,不断增强党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构筑平台,锻造代表履职“主阵地”

“都是乡亲,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我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钱虽然不多,但是代表着我的一片心意!希望他早日康复。”
1月10日,凤县坪坎镇倒贴金村群众王某向驻室镇党代表王永新同志反映,丈夫突发重病,在ICU抢救治疗,孩子还在读研,高额的治疗费让家庭陷入困难。为了帮助该群众挺过难关,村党代表工作室向社会发出倡议开展募捐活动,2天时间共筹得捐款10800元,还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减轻家庭负担。

帮助群众解决急难问题只是凤县发挥党代表工作室作用的一个掠影。凤县坚持“分级负责、均衡编排、就近就便”原则,根据党代表的工作职能、个人专长、所在选区、包抓联系点、居住地点等情况,将各级党代表合理编排到17个县、镇党代表工作室、69个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定期开展驻室接待活动,及时掌握党员群众需求,畅通基层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促进党代表由“会议代表”向“职能代表”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架起联系党员群众的“连心桥”。
横向互动,提升代表履职“服务力”

县党代表李世华牵头成立“世华宣讲小分队”,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农民学习会等用秦腔、快板、眉户等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把深理论变成浅道理,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切实让党员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感受深。市党代表刘双红针对杨家坪社区老年人特别制作120余份“三色卡”学习资料,送学上门220余人次,慰问辖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12户,帮助残疾人寻找创业途径,在凝心聚力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镇党代表杨红艳用一部手机、一双勤腿,通过驻室接待、日常入户、微信群等进行民情民意收集,对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做好跟踪反馈,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践行“有事找我,我一直在”的承诺……

这一幕幕都是凤县党代表工作室做好群众工作的生动实践。凤县将党代表工作室“有形载体”与党代表工作“无形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党代表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开展政策宣传、精准服务、建言献策等“传党音、听民意、解民忧”,不断拓宽党代表履职路径、服务渠道,持续放大基层党代表示范引领效应,真正让党代表身份“亮”起来,党员形象“树”起来,提升基层党代表履职实效。

纵向延伸,激活代表履职“加速器”
“通往河边的路由于邻居占道种菜,加装围栏,都没办法通过了”。在凤县留凤关镇酒奠沟村第6网格群里,一条这样的消息引起了县党代表李代军的注意,他初步判断这里可能存在矛盾纠纷,于是联合村“四支队伍”进行集中走访。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民小王因种菜安装围挡占用人行通道,影响了附近群众的出行,引起大家不满。于是县党代表李代军把小王和附近群众叫到一起进行耐心调解,小王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立即拆除了围挡,一场“纷争”就在党代表的调解下成功平息。

近年来,凤县积极探索党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引导各级党代表工作室及时了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稳定等方面的一手资料,创新开展走访帮扶活动,由“群众来访”到“主动走访”,深入党员群众家中、矛盾纠纷现场、基层治理一线,与党员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不断激发党代表履职活力,探索形成了留凤关镇“党代表入网格”工作模式、唐藏镇“三三三”工作法、黄牛铺镇“5325”服务群众机制、红花铺镇“1335”工作机制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工作品牌和经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