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林麝仔仔现在还能买保险吗?”“咱村上有没有改造厕所的计划?”前不久,在凤县留凤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上,村民们围着镇党委书记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家的“操心事”。这是留凤关镇组织镇村干部走进群众院坝,开展“院坝里说事、板凳上交心”活动的一个缩影。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凤县建立“四对照、五检视、六聚焦”机制,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的精神,确保检视问题不空不虚不偏,整改落实落地见效。
“四对照” 找差距知不足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对照张富清老英雄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很惭愧。从部队回到地方后,在部队历练获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丢了很多。今后,一定要向老英雄学习,重拾军绿好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在凤县“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凝聚新时代奋斗力量”座谈会上,退役军人、县林业局凤州林场场长吴建东动情地说。
在主题教育中,凤县各级领导班子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的要求,认真查找在政治建设、规矩意识、服务群众、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高主题教育实效性。累计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79场次,班子成员对照党章党规,围绕“18个是否”深入查找差距不足,剖析问题根源,征集意见建议663条。针对意见建议,集中梳理、归口交办,跟踪问效、督办整改,限期办结、销号管理,为群众办实事463件。
聚焦发展和民生,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围绕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带头开展调研解难题,镇和部门积极跟进,把“沉睡”的问题找出来。全县各级开展调研394次,先后形成《凤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市场化运作强化投资拉动的调查》《凤县依托林麝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等一批实用管用的调研成果244个。
“五检视” 解难题办实事
“即日起,在全县开展开门纳谏解难题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10月份,一条公告在凤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同时在凤县政府网、凤县宣传、凤县党建微信等媒体发布,4个网上“意见箱”向全县群众公开,广泛收集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家门口的乱堆乱放不见了,我们村子一下子漂亮多了!”河口镇安河寺村村民李柏斌感慨地说,“外地的亲戚来,看到我们村干净整洁漂亮,我也倍儿有面子!”针对检视发现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凤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工程,开展集中整治32009人次,出动机械设备1692台次,开展宣传7512次,累计整治“三堆”29674.7吨,清洁庭院24403次,清理村庄道路1645.09公里,完成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557户,改造公厕30座,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8个。
“以前烧煤的锅炉不能用了,寄宿学生冬季取暖一直是我最忧心,也是家长最担心的事!”唐藏镇中心小学校长李万兵说,“县上克服重重困难,安装了生物质锅炉,这下不愁了!”针对学生冬季取暖问题,该县投资150多万元,安装符合环保标准的生物质锅炉14台,解决了3000多名寄宿学生的取暖问题。
主题教育期间,凤县组织党员聚焦党员意识强不强、初心牢不牢、作用发挥实不实、遵规守纪严不严、奉献精神好不好等五个方面,采取开门纳谏、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征求基层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找差距,共检视问题4084个。
“六聚焦” 抓整改促发展
总投资12亿元的陕西汉和新材料是陕西省第一家生产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的专业公司,一期项目已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是凤县转型发展的引领示范企业。计划投资10.48亿元的二期项目因用电配套和环评问题进展缓慢,得知这一情况后,包抓该项目的县级领导立即带领有关部门赴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用电问题,办理环评手续,有力保障了项目进度。
凤县把稳增长、促转型作为深化主题教育整改的目标靶向,突出扩投资、解难题、补短板,建立联企帮扶工作机制,开展问生产、问安全、问发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三问三送”活动246人次,有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支持企业正常生产、扩大产能,全县已复工规上工业企业31户、矿山企业28户。截至10月底,100个县级重点项目开工97个,完成投资112.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1.17%。
在主题教育中,凤县坚持“改”字当头,聚焦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纪律六个方面,深挖根源、透析病理,把整改贯穿始终,完成整改问题3848条。同时聚力建章立制,固化代表性突出问题的整治成果,建立健全制度机制112个,堵塞制度漏洞,确保管长远、管根本。
“现在好了,在村上就可以办社保,冬天出门也不用骑摩托车挨冻了!”家住在凤县最偏远的瓦房坝村的陈天德老人高兴地说。针对山区群众出行、办事困难,凤县采取农村客运小型化等方式,实现了全县66个建制村通客车全覆盖,建立健全9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和7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构建起县、镇、村(社区)三级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在推进主题教育中,凤县立足创新机制、长效运作,打造发现问题开放机制和解决问题闭环体系,确保诉求不落空,事事有回音,成效可持续,主题教育成为“看得见摸得到感受深”的民心工程。
(本文摘自《三秦都市报》12月20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