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陕西日报】凤县: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张义强家的房子去年才翻修过,应该不会漏雨吧,还是要去看一看才放心;蔡忠辉的蜂箱不能让雨淋了,那可是他脱贫致富的‘宝贝’,得去帮忙收拾一下,不能出问题;合作社的蔬菜销售款还没结清,要再去客商那儿催一下……”


一场连阴雨过后,7月1日一大早,凤县平木镇西山村第一书记侯军匆忙吃完早饭,穿上雨鞋就出门了。有太多的事情让他牵挂着,侯军边走边说:“只有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心用情用力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3年间,侯军起早摸黑入户走访,加班加点谋划项目,不仅完善了村上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群众出行和季节性饮水难题,还培育了主导产业,将全村161户595人全部纳入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基础股、福利股、资金股分红等方式多渠道增收。


凤县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际需要,精心调整选派第一书记40名、驻村工作队队员184名,把最优秀的力量集结到脱贫攻坚一线,回应贫困群众需求、不折不扣落实扶贫政策,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7月的秦岭花谷五彩斑斓、生机盎然。行走在凤县山乡村落、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扶贫帮困,群众为幸福生活奋斗的火热场景。凤县始终坚持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集中优势力量、发挥堡垒作用、激发干部活力,用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谈起脱贫攻坚以来家里发生的变化,留凤关镇沙江寺村村民汪玉芳感受最为真切。“以前真的苦,几年来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要不是老陈帮我,哪有现在这么好的光景!”7月3日,汪玉芳告诉记者。她口中的老陈是村里的党员陈树民,在养殖林麝致富奔小康的同时,老陈没有忘了贫困群众。前些年无偿租给汪玉芳的两对林麝,目前已繁殖到20多头,使其生活大为改观。


陈树民曾长期担任村干部,也是凤县林麝养殖第一人,2015年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近年来,陈树民不仅为贫困群众提供免费培训、技术服务,还将养殖技术等相关知识汇编成册,发放到各养殖户手中,为全村、全镇乃至全县树立起了“金牌”特色产业。据统计,凤县林麝现存栏1.8万头,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麝香产量占全国70%,带动养殖户人均年增收1200元。


在脱贫攻坚中,凤县注重从产业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退军人中发展党员,扶强党员能人队伍;把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作为有力抓手,全县1201名有能力的农村党员结对帮扶1766户贫困户,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348名,为贫困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


(本文摘自《陕西日报》7月22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