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凤州镇凤州村里,有凤县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离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忠的家只有100米,吴建忠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它。纪念馆建成到现在4年多的时间,吴建忠去过不下1000次。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凤州村人,吴建忠从小就是听着“两当兵变”的故事长大的。他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的小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挥着手臂给他们讲述“两当兵变”的事情。
“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我就特别想去革命纪念馆,亲眼看一看旧照片、历史文物,面对面地感受革命精神。”吴建忠说。心心念念多年他终于盼到了纪念馆建成。2016年10月,凤县革命纪念馆正式开馆。开馆当天,吴建忠却因为忙着村里的修路工作,没能去成。
从那往后,纪念馆成了吴建忠除了家和村委会之外,最常去的地方。他常常在这里和同事、家人一起驻足参观。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都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在纪念馆里,吴建忠给村两委班子成员做思想工作,“不要觉得革命精神离我们很远。在扶贫一线、抗击疫情前沿、小康路上发光发热,我们也能是英雄。”
吴建忠说,凤县革命纪念馆开馆后,凤州村悄悄地变了。以前村里的旅游资源就只有一个消灾寺,来往的游客最远的也就是宝鸡市里的人。现在,这里变成了一个红色教育热门地。开馆当天,负责治安的村干部在附近巡逻的时候,看到了广东、黑龙江等地的车。“我长到这么大,第一次见这么多外地车!”他说。
村里的老人说,凤州村以前就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在村里走一圈,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家家户户靠着几亩地讨日子,家里有个参加工作的人就是村里的“大户人家”。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之下,一届又一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村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让村子改头换面,呈现出越来越红火的发展态势。
2006年,全村换成水泥街道,“雨天一身泥”正式成为历史;2017年,凤州村争取到“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进行了大规模村落改造;2018年,凤州村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村旱厕改水厕……“现在,村里已经形成了以苹果种植、花椒种植、劳务输出为主的三大产业,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42元。”吴建忠说,“‘两当兵变’的革命精神,一直指引着我们全村人,用奋斗去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本文摘自《陕西日报》2月4日4版 )